黎耀威演前概說 珍視傳統不忘創新 走進虎道門前後
6月14日
自小喜愛粵劇,黎耀威自中學開始參與演出,由低做起,邊做邊學。大學畢業後當上全職粵劇演員,2007年拜粵劇名伶文千歲為師傅,最近獲2010年香港藝術發展獎藝術新秀獎(戲曲),現年26歲。如此年輕,決意投身戲行,梨園世界究竟有何吸引? 5月31日晚上黎耀威在高山劇場演出《百戰榮歸迎彩鳳》,他特意在演出前,領著藝術大使走進劇場後台,解說粵劇演出的道具、戲服、化妝等等的有趣面貎。
 
戲行裡最講規矩,論資排輩,大老倌、二步針和下欄演員的化妝間,分佈在後台不同的樓層。走到黎耀威的化妝間,兩個裝身箱放滿戲服和化妝用具:「裝身箱是主要演員的百寶箱,到處演出都帶著它,搬運時是個大大的行李箱,打開後變成了化妝桌,並裝有鏡子,可以隨時隨地化妝,非常方便。」黎耀威在他的百寶箱裡拿出一件件寶物,讓藝術大使大開眼界:「金色的是我師傅文千歲的戲服,他告別劇壇後送贈予我,圖案用人手逐針剌繡,手工非常精巧,製作需時兩三個月。」「還有,戲服是不能清洗的,否則會脫色,所以作為演員要很珍惜自己的戲服。」傳統自有它的擇善固執,穿上師傅的戲服,承傳著技藝與心意。
 
由後台走到前台,藝術大使坐在觀眾席看黎耀威和阮德鏘在台上排戲。不要以為粵劇的劇目重覆上演,都不過是同一個模樣:「粵劇演員每次演出都會在做手、唱腔中尋求突破,為觀眾帶來驚喜。」變化,建基於扎實的基礎:「我們根據師傅的教導,不斷練習不同的戲,不同的行當,演出經驗一點一滴累積而成。當然,一踏上台,就得靠你自己了。」黎耀威說來輕鬆,看他在台上揮灑自如,一句沒有說過苦。愛一門藝術,靠天份以外,誰沒有經過刻苦的修煉?「你知道怎樣練習『關目』嗎?有前輩說過,雙眼定睛看著太陽,假以時日必有所成。」藝術大使聽著汗顏,黎耀威自己也笑了:「其實各門各派有不同的做法,做演員的也要靈活變通。」
 
為了準備晚上的演出,黎耀威給我們示範粵劇化妝,吊眉上粉畫眼,手勢嫻熟,藝術大使看得入神。其實未上妝前穿著便服的黎耀威,打扮跟年輕人無異,染髮造型,裝身箱貼著多個史諾比貼紙,領著藝術大使巡遊台前台後時,遇見前輩又不忘打個招呼,待人恭謹周到。年紀輕輕而靈巧大體,難怪深得前輩和戲迷的喜愛。做戲與做人,真不僅是台上的功夫。經驗尚淺的藝術大使,學習還有長長的日子呢。
 
金色的戲服為黎耀威師傅文千歲所贈,全人手刺繡,傳統手藝的精巧,與藍色以機器繡花確然不同。
 
黎耀威拿著一束水髮,是粵劇演員頭上長長的假髮,全以真髮製成。
 
長長的把子箱,用來擺放各式兵器、翎子及長形的道具,箱面漆上演員的名字。
 
後台貼著提綱,是劇目的藍本,列明每場戲的布景、道具、演出扮演的人物和出場次序等。
 
粤劇演員都要學懂為自己化妝,不能假手於人。
 
每場演出都是唯一的,站在表演台上,是藝術大使最期望實現的夢想嗎?
 

旦角用的片子,是一片假髮,蘸刨花(木片提鍊的膠質)貼在兩鬢旁。